-->
氣象法治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氣象部門在黨的領導下,奮力開創氣象法治建設新局面,堅持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氣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規標準體系不斷健全,依法行政水平日益提高,普法力度加大,氣象法治宣傳成效顯著,氣象法治環境明顯改善,為氣象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立法工作邁上新臺階
這十年,中國氣象局黨組強化頂層設計,以立法為引領,氣象法規標準體系不斷健全,氣象法治之網織密織牢。
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之魂。2015年,《中共中國氣象局黨組關于全面推進氣象法治建設的意見》出臺;2016年,《氣象部門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的實施意見》出臺;2017年,《中國氣象局黨組貫徹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實施辦法》印發。各級氣象部門把法治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目標任務,強化工作舉措,形成推進氣象法治建設的強大合力,推動業務、服務和管理等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提出,加強法治建設,推動完善氣象法律法規體系。自2012年以來,中國氣象局大力推進氣象法規標準建設,目前已形成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為主體,由3部行政法規、18部現行有效部門規章以及262部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組成的氣象法規體系,建立了由現行有效的203項氣象國家標準、581項氣象行業標準、858項氣象地方標準和34項氣象團體標準組成的氣象標準體系,為依法規范氣象活動、依法管理氣象工作、依法發展氣象事業筑牢堅實法治根基。
地方氣象立法是氣象立法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年來,地方氣象立法的針對性和法規規章的適用性越來越強,立法領域不斷拓寬,開門立法形成常態,立法質量越來越高,更好地滿足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氣象事業發展的需要。截至2022年8月,各?。ㄗ灾螀^、直轄市)和設區市共制定出臺120部氣象地方性法規和142部地方政府規章,內容涉及氣象災害防御、氣象災害風險評估、雷電災害防御、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氣象設施和探測環境保護、人工影響天氣、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等。
執法監管邁開新步伐
這十年,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氣象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普遍提高。
“放管服”改革是貫穿過去十年我國法治政府建設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內容。十年來,中國氣象局不折不扣落實國務院關于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要求,以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重點,加快部門職能轉變,很大程度上為企業松了綁,為群眾解了絆,為市場騰了位,也為廉政強了身,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
自2015年5月12日國務院印發《2015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方案》以來,氣象部門取消4項、下放1項行政許可事項,取消4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審批事項,4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取消,全面清理規范了12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全面取消15項由部門規章設定的證明事項,取消5項行政法規的證明事項;涉及氣象行政審批的4項證明事項明確實行告知承諾制;在18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升放無人駕駛自由氣球、系留氣球單位資質認定時實行告知承諾制;自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升放無人駕駛自由氣球、系留氣球單位資質認定,雷電防護裝置檢測單位資質認定時,采取精簡審批材料和全程網上辦理等優化審批服務的方式進行。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十年來,氣象行政執法的腳步越來越堅實。
目前,全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氣象局全部實現審批事項進駐大廳(窗口)辦理。2016年1月1日,中國氣象局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正式上線,全面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國家、省、市、縣四級全部9項行政許可事項實現了“一網通辦”和證照、印章的電子化,線上辦理行政審批事項19212件,全部“零超時”。同時,持續推進與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的對接與信息共享,提升“部省協辦”服務能力。
依托中國氣象局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國家、省、市、縣四級全部9項氣象行政許可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和證照、印章的電子化。
十年來,中國氣象局建立健全一系列氣象行政執法制度,形成以日常檢查、專項檢查、聯合監管、“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互聯網+監管”等多方式、多手段的行政監督檢查機制,依法履職能力不斷增強;不斷強化氣象設施和探測環境保護、氣象預報發布和傳播、防雷和升放氣球安全監管力度。2012年以來,全國各級氣象主管機構組織開展各類執法檢查活動50余萬次。
????2021年4月23日,湖北省老河口市氣象局與市應急管理局聯合開展易燃易爆場所防雷安全專項執法檢查。李亞麗?攝影
法治宣傳取得新成效
這十年,氣象部門干部職工遵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氣象法治環境明顯改善。
201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首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貫徹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氣象工作的高度重視,為依法規范氣象活動、依法管理氣象工作,依法發展氣象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推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及其配套法規的貫徹實施,強化了全民氣象法律意識。
徒法不足以自行。十年來,各地人大常委會持續加大氣象執法檢查力度,讓法治理念在基層落地生根,以法治理念引領和保障氣象事業發展。
各級氣象部門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以世界氣象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全國防災減災日、國家憲法日等重要節點和千鄉萬村氣象科普行等活動為契機,創新法治宣傳形式,用活宣傳陣地,推出法治氣象系列圖解、普法問答、一分鐘普法視頻等宣傳產品14大類244種,送法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進一步擴大法治宣傳教育的覆蓋面和滲透力。氣象部門6個單位和9名個人榮獲全國“六五”“七五”普法表彰。
在北京世園會世界氣象組織“榮譽日”活動期間,氣象部門將法治宣傳與科普宣傳相結合,向公眾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關于生態環境、氣候資源、氣候變化等方面的相關規定,開展氣象普法知識問答活動。李晨?攝影
同時,各級氣象部門借助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厚植法治文化土壤,使干部職工自覺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欒菲?責任編輯:閆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