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顧問:中央氣象臺高級工程師唐文苑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蔣如斌
當地時間9月20日,印度東北部比哈爾邦有21人遭雷擊身亡,死者多為在田里干活的農民。今年6月和7月,比哈爾邦已有數十人因雷擊死亡。數據顯示,印度去年被雷電擊中死亡的人數達2869人,同比激增34%。此類雷電事件反常與否,是否在加???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嗎?我國的情況如何?該如何防范?
印度每年6月至9月是季風雨季,雷暴天氣頻發,雷擊造成傷亡事件時有發生?!坝《戎饕苣蟻喖撅L控制,近期季風槽誘發的低層季風低壓更加強盛,加上北邊的冷空氣南下之后與季風低壓結合,冷暖空氣交匯很容易誘發雷電等強對流天氣?!碧莆脑氛f,“從強對流天氣的發生發展條件來看,當前印度處于副熱帶高壓邊緣,水汽和能量條件都很好,有利于雷暴活動發生?!?/p>
印度科學與環境中心的研究報告顯示,從2020年4月到2021年3月,印度的雷擊次數增加了34%,發生雷擊現象1850萬次,同一時期有1697人因雷擊事故身亡。印度專家指出,雷擊傷人事故多集中在印度北部和中部的農村地區。每年雨季來臨時,不少農民在田間勞作,這使得他們容易成為雷擊事故的受害者。目前印度政府已經在雷擊多發地區安裝雷暴災害預警系統,在閃電等極端天氣來臨之前1小時通過短信預警,以避免雷擊傷人事故發生。
不斷增加的雷擊事件與氣候變化、城市過度擴張、環境污染等有著密切關系。2014年《科學》雜志曾發表文章稱,隨著地球變暖,閃電活動也變得更加頻繁。全球氣溫每上升1℃,美國的閃電事件就將增加約12%。如果到本世紀末地球氣溫上升4℃,那么美國的閃電事件將增加50%左右。另外有研究指出,隨著城市高建筑物等增多,會引發更多的上行閃電,且高建筑物會吸引周圍的閃電,使得局部地區的雷擊次數增多。
“關于氣候變暖背景下區域乃至全球閃電活動的變化趨勢,目前科學界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這主要是因為準確性高、一致性好且具有長時間跨度的雷電資料相對缺乏?!笔Y如斌說,根據氣候模式預測和相關理論分析,多數學者認為氣候變暖會使得全球閃電活動顯著增多,但也有部分學者基于云冰含量和云微物理參數分析,認為氣候變暖將使得全球閃電顯著減少。
全球雷電密度高值區主要分布在海岸、山地、中尺度氣旋多發地區以及熱帶輻合帶的輻合區內,大陸、沿海、海島地區所發生的雷電超過全球總數的八成,全球雷電活動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陸地地區,位于赤道附近的非洲剛果盆地、東南亞地區和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被稱為三個熱帶“煙囪”。
基于近20年的衛星和地基閃電觀測資料,不同學者的研究表明不同區域的閃電活動變化趨勢存在明顯差異。例如,在北美東南部、南美中部和澳大利亞東部地區,閃電顯著減少,而在南亞地區,閃電則顯著增多;在我國青藏高原地區,閃電也持續增多,這是由于該地區的雷暴天氣變得更加頻繁。
蔣如斌認為,基于近10年全國地閃定位資料,尚未發現我國地閃活動具有明顯增加趨勢,可能還需要補充衛星觀測資料做進一步探討。另外,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全球變暖背景下不同地區的閃電變化趨勢可能并不一致。
無論全球和區域的雷電活動變化趨勢如何,波動越來越劇烈的天氣氣候將給雷電的預報預警帶來更大挑戰。關于應對措施,專家認為,需要發展完善具有三維定位能力的高時空分辨率、高精度雷電監測體系,結合氣象業務天氣雷達,形成雷電災害天氣系統的綜合探測能力;研究構建涵蓋雷暴和閃電的多過程、多尺度耦合機理,綜合利用基于實時資料外推、數值模式、機器學習等技術方法的高精度雷電預報預警方法和系統;就重點、高危、高風險區域進行針對性的雷電監測預警,并相應做好專業的防雷避雷設施布設;對于存在雷雨環境下人員暴露風險的戶外區域(如高海拔山區的蟲草采挖區),加設臨時防雷躲避設施;加強雷電知識、雷電災害防護的科學普及和安全教育,全面提升社會和民眾的防雷安全和避險意識。
(作者:吳鵬?責任編輯: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