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國成功發射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衛星
10月9日7時43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2022-10-09 |
南極發現迄今最古老海洋DNA 有助于深入了解氣候變化
由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南極大陸北部斯科舍海的深海沉積物中發現了最古老的海洋DNA。這些有機物質碎片為研究氣候變化對海洋生態系統的長期影響提供了寶貴線索,還有助于評估冰凍大陸周圍海洋生物目前及未來的變化。相關研究發表于最近的《自然·通訊》雜志。 2022-10-12 |
![]() |
“中國天眼”探測到快速射電暴密近環境的動態演化
我國科學家日前利用“中國天眼”FAST對一例位于銀河系外的快速射電暴開展了深度觀測,首次探測到距離快速射電暴中心僅1個天文單位(即太陽到地球的距離)的周邊環境的磁場變化,向著揭示快速射電暴中心引擎機制邁出重要一步。 2022-09-26 |
“鯤龍”AG600M圓滿完成投汲水重大試驗
9月27日,我國自主研制的“鯤龍”AG600M,以全新消防涂裝在湖北荊門漳河機場成功完成12噸投汲水試驗。航空工業副總經理何勝強表示,本次試驗的成功,標志著AG600M滅火機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的進展,項目研制向實戰化應用邁出了堅實步伐,為后續連續生產、試驗試飛和適航驗證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2022-10-08 |
![]() |
我國高空大型無人機首次高原氣象觀測試驗成功
9月17日上午,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南緣的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一架由我國自主研發的高空氣象探測大型無人機從紅原機場騰空而起,在“中華水塔”三江源地區的阿尼瑪卿雪山7500米高空成功下投12枚探空儀,與機載合成孔徑雷達、大氣微波綜合廓線儀一起,實現對青藏高原大氣垂直和下墊面“掃描”。 2022-09-20 |
天氣雷達如何監測空中生物
眼下正值晚稻產量形成關鍵期,糧食產量不到手,“蟲口奪糧”不放松。根據農業農村部發布的“今年草地貪夜蛾在云南、湖南、安徽等7省發展程度重于去年”這一消息,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及時發布生態監測數據,為監測草地貪夜蛾遷飛路徑、落點等農業遷飛害蟲預報及精準防治提供支撐。 2022-09-20 |
![]()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獲得豐富科學成果
國家航天局9月18日消息,截至2022年9月15日,天問一號環繞器已在軌運行780多天,火星車累計行駛1921米,完成既定科學探測任務,獲取原始科學探測數據1480GB??茖W研究團隊通過對我國自主獲取的一手科學數據的研究,獲得了豐富的科學成果。 2022-09-19 |
測發周期縮短六天 長七A火箭是如何做到的
6天聽起來不長,但對于火箭發射來說,每一項工作都必須爭分奪秒。因為,測發周期每減少1天,在火箭發射效率提高上就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2022-09-20 |
大科學裝置“沿途下蛋” 衍生多項高端成果
現場路演發布了8個大科學裝置衍生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及10余個大科學裝置建設中“沿途下蛋”的科研成果——“人造太陽”光學技術衍生新型安檢設備、穩態強磁場技術助力研發抗癌新藥、同步輻射光源幫助提升新能源汽車電池的“續航力”等,吸引線下近百家企業參與,線上萬余人收看直播。 2022-09-19 |
![]() |
發射準備時間進一步縮短 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實現新突破
9月13日21時18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中星1E”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2022-09-14 |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亮相第十二屆北京科學嘉年華
近距離觀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的外層痕跡,戴上VR眼鏡體驗國之重器“深海一號”從油氣勘探開發到施工建造的全過程,觀看新中國180余位科學家科學救國、科技報國的歷史照片和實物……第十二屆北京科學嘉年華于9月15日至30日在北京全市范圍開展。 2022-09-16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月球上發現新礦物“嫦娥石”
中國科學家首次在月球上發現新礦物,并命名為“嫦娥石”。該礦物是人類在月球上發現的第六種新礦物,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發現新礦物的國家,這也是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研究取得的又一重大科學成果。 2022-09-14 |
![]() |
服貿會上,這些氣象科技火了
2022-09-06 |
可持續發展衛星觀測聯盟成立 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在日前舉行的2022年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論壇開幕式上,由我國7家單位聯合發起的可持續發展衛星觀測聯盟正式成立,旨在充分發揮空間對地觀測的優勢和潛力,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實施提供數據服務和科技支撐。 2022-09-08 |
大型太陽能無人機“啟明星50”可用于森林火情監測等
“啟明星50”大型太陽能無人機是航空工業研制的首款超大展弦比高空低速無人機,首次采用雙機身布局的大型無人機,第一款以太陽能為唯一動力能源的全電大型無人機平臺。 2022-09-05 |
我國智能經濟蓬勃發展 千行百業融合深
近年來,我國智能經濟蓬勃發展,產業規??焖僭鲩L。2021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比2019年同期增長6倍多。廣義來看,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從2017年的27.2萬億元增至2021年的45.5萬億元,規模穩居世界第二。 2022-09-05 |